泛在電力物聯網商業模式-從設施到平臺:
泛在電力物聯網是應用于電網的工業級物聯網。實際上,“工業互聯”“工業物聯”的概念可追溯到2013年,通用電氣(GE)率先推出工業互聯網平臺,隨后西門子、施耐德等公司也基于設備、能效管理優勢進行布局。2014年后,我國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及制造業領軍企業相繼推出工業互聯(物聯)平臺,展開實踐。與業界已有的工業互聯(物聯)平臺不同,泛在電力物聯網基于“電連接”的普遍性,更廣泛連接能源電力行業企業、電力用戶及其設備,實現更大范圍的信息交互和共享,總體上,連接數量、范圍和層次都實現了質的飛躍。
從價值實現上看,泛在電力物聯網將提升產業整體數字化水平,從物資采購、設備使用、供電服務等不同層面促進供需精準匹配、資源優化配置,改進客戶用電體驗;有效聚合數據、技術等創新要素,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更加協同及跨界融合,催生并承載新業態;增進用戶連接、互動,激活用戶深度參與、體驗升級等各類需求,地拓展和深化“電連接”場景??梢哉f,泛在電力物聯網已成為能源領域的數字化骨干基礎設施和創新創造平臺,這些都為平臺型商業模式創新成長提供了良好基礎。
近年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營銷、物資、服務新能源發展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互聯網+”實踐,這正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平臺型模式的有益探索。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加快推進,平臺型商業模式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一是具備更加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泛在電力物聯網促進數據融通共享,更精準反映供需、匹配供需;
二是形成更加活躍的核心用戶群。供電服務普遍連接社會用電客戶,但傳統供電服務有較強的一次選擇、持續使用屬性,用戶活躍度不高,泛在電力物聯網通過更多元業態和模式支持用戶產消合一、體驗升級等訴求,更深層次激活用戶;
三是具備更有想象空間的場景。
泛在電力物聯網加速由“設備互聯”走向“產業互聯”,應用場景擴展具有無限可能。
當然,泛在電力物聯網平臺型商業模式的構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修正、不斷完善、不斷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面臨著嚴峻挑戰。一方面,互聯網行業發展經驗反映出,平臺型商業模式易被復制、抄襲,可能引發不良競爭,甚至平臺本身都可能會被顛覆。另一方面,泛在電力物聯網大范圍應用后,連接對象、連接數量、連接深度會呈現指數級增長,將融入更多用能設備、終端用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參與主體,更加豐富多元的業態,也將帶來更為復雜的經營挑戰、更加高難度的創新要求,商業模式創新會改變企業原有的價值創造方式,更需要運營、人力、財務等配套資源與之相協調,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打破傳統的供電服務思維框架和業務邏輯,會對企業認知、文化及管理機制造成沖擊,亟需做出適應性調整和變革。
從業界實踐經驗來看,基于泛在電力物聯網構建平臺型商業模式,需著重把握用戶(核心用戶及參與者)、關鍵場景、盈利模式等核心要素。隨著泛在電力物聯網走深走實,這些核心要素也會隨之變化:傳統單線條電力用戶(企業及家庭)將演變成為由能源電力、電商、金融、技術、內容等多線服務連接的主體,甚至成為服務參與者、提供者;平臺關鍵場景將不再局限于生產運行、營銷、調度等電力垂直領域,全社會任何“涉電”環節都可能為新業務、業態的成長提供空間;供電服務將更多承載國家能源戰略和社會責任,延伸增值服務,創造用戶愿意付費的產品和服務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內的重大課題。